今年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昨天,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十四五”以来,全市以约1.7万亩的新增用地保障了约7.5万亩的用地需求;去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11.37公顷/亿元,较2020年下降10.35%;市区新上工业项目平均亩均税收达75万元、容积率1.63,较2020年供应的工业项目分别提升20%和45%以上,交出了一张亮眼的节地成绩单。
(相关资料图)
万物土中生,寸土如寸金。今年以来,我市继续以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改革为抓手,在全省率先落地实施“市控+区配”国土空间规划指标配置模式,大力推进全域产业用地更新行动,积极探索“楼上+楼下、地上+地下、产业+商业”的立体开发复合利用新模式,努力把无锡打造成为全国节地示范,进一步打响节约集约的“无锡品牌”。
要素配置更精准
向“好快高”项目倾斜
近日,在滨湖区隆盛新能源驱动电机核心部件研发及制造项目建设现场,5栋高标准厂房拔地而起。“通过国土空间规划指标‘市控+区配’管理模式,不仅有力保障了项目的建设用地需求,还因为该项目在使用存量用地上的突出表现,获得了40亩的‘盘活存量贡献’指标奖励,为区里后续项目招引积蓄了空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滨湖分局耕地保护与用途管制科科长周薇说。
为更有力地引导新增建设用地资源向“发展快、发展好、用地效益高”的地区和项目倾斜,我市创新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市控+区配”分级管控模式。
“过去,省下达我市的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是全盘分解给各板块使用的,实施新机制后,则由市级预控部分指标进行统筹管理分配,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和总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项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用途管制处负责人介绍,特别是在产业项目上,建立了严格的“1+4+7”评审机制,从项目水平、投资规模、产出效益、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对项目进行打分,综合评定Ⅰ类、Ⅱ类、Ⅲ类项目,给予差别化的“市控”指标支持,达不到评定要求的项目只能使用“区配”指标,这也就倒逼各地集中精力招引优质项目,促进增量资源向优质项目倾斜。
就在前不久,我市首批获得“市控”指标的项目名单出炉,共有30个,其中包括7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3个重点公共服务项目和20个优质产业项目。值得一提的是,为鼓励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我市还对产业项目存量用地占比超70%的部分差别化给予“盘活存量贡献”奖励,此次共有17个项目获奖励,产业项目存量用地占比超80%,节地效益明显。
存量盘活更有力
集中连片改造其势已起
腾出“低效地”,引来“金凤凰”。对土地资源面临紧约束的无锡来说,存量盘活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关键一招”。今年,我市以更大力度盘活低效用地,大力实施产业用地全域更新行动,完善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促进“零星地”归并,力争完成改造更新盘活土地至少18000亩,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土地至少14000亩。
低效用地连片改造激活发展新动能。最近一篇题为《大手笔,经开3990亩连片产业用地“连连看”》的微信文章在朋友圈热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分局人士介绍,未来两年,经开区将重点完成黄金湾科创园和太湖湾信息园两个超1000亩的产业用地,以及高浪路以北970亩低效用地的盘活。其中,两个超千亩的产业园区将重点打造成为“工业上楼”都市型复合园区,按照“宜产宜业宜居”要求,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招引精准医疗、精密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适宜“上楼”的产业项目,用高品质载体空间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在高浪路以北的970亩产业空间,将通过腾退低效用地,重点保障省、市重大产业和高端制造业项目落地,为经开区“科产城人”融合发展助力赋能。
连片改造有利于整理出更多空间招引重大项目,为此各地纷纷拼智慧、出实招。例如,江阴近年来大力开展工业园区升级改造,通过集中连片改造已形成新的可用产业用地1.13万亩;惠山区将从今年起实施产业用地资源整理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盘活存量用地+整合周边新增用地资源”的“盘存配新”,完成7200亩旧厂房、旧村庄、旧城镇“三旧资源”改造,合力释放产业用地资源1.4万亩,为未来抢抓项目、快速落地提供有力的空间支撑。
开发利用更高效
多个游园地下建停车场
如何提升土地利用效益?既要向上推动“工业上楼”,又要向下利用好地下空间,立体开发正在锡城“多点开花”,实现节地增效、地尽其用。
“停车难”是不少城市管理上的痛点。今年新吴区将建设完成伯渎河体育游园和太湖花园二期社区公园两个“游园停车场一体化工程”,统筹实施地上公园和地下停车场建设。
记者在太湖花园二期社区公园规划方案上看到,这个小游园东侧紧邻长江北路,南至伯渎河,西侧和北侧紧挨着太湖花园小区,将配建篮球场、羽毛球场、儿童乐园等休闲设施,还将同步建设两层地下停车场。“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太湖花园二期小区内停车位紧张,占用小区道路的现象突出,为此就提出了建设地下停车场的想法,规划了230多个停车位,在小区和长江北路边都设计了地库出入口。”新吴区建管中心人士介绍,这样既满足市民的运动休闲需求,又解决了小区的停车难题,可谓一举两得。
同样正在热火朝天建设的奥特维三期项目,厂房和办公楼的地下空间将全部开挖,用于建设停车场和配套食堂,地下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这也是目前新吴区产业类项目中地下开发面积最大的项目。“尽管开挖地下空间,企业要多投入近2亿元建设成本,但2500多个地下停车位能很好满足研发人员的停车需求,对企业吸引人才、长远发展来说十分有益。”企业基建部主任袁陈说。
据悉,今年我市还将编制完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加快形成地下空间资源“一本账”和空间规划“一张图”,进一步规范商业、工业地下空间的分层出让,科学有序地引导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推动节地水平再上新台阶。(记者 王怡荻)
Copyright 2015-2023 亚洲外贸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