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卢刚
近日,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院长(主任)钟君和永州市委书记朱洪武共同主编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引领新时代的36个妙喻》出版,该书集纳了一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比喻诠释理论的生动例子,可称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之作。
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面临的理论对象,是工人群众。工人群众通常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为了让工人更好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文章、演讲,甚至在理论著作中大量使用比喻。很多人可能没有系统读过《共产党宣言》,但是往往都知道这个比喻,就是《共产党宣言》第一句:“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还有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还有马克思在总结欧洲1848年革命经验时提出的“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些精彩的比喻,把对人民群众来说相对陌生的理论,和他们熟知的现实生活关联起来,化“生”为“熟”,很好地完成了理论大众化的任务。《治大国若烹小鲜:引领新时代的36个妙喻》这本书的编撰目的,就是要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大量修辞的运用,尤其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引领新时代的36个妙喻》这本书总结的“比喻”,可以说是接续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秀修辞传统,展现了强大的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定海神针”,这一比喻,有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让人震撼,并且有画面。“打虎拍蝇”,不仅成为网络热词,而且上升到新时代中文成语的高度。“墩墩苗”这个比喻,对于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解疑释惑,也非常有说服力。
从书的架构、语言等方面看,这本书体现了以下突出特点。概括系统。总结的36个“妙喻”,涵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的方方面面,而且分门别类加以归纳,体现了主编的政治站位和理论视野。解读深入。每篇解读分为“妙喻”和“大道”两个部分,“妙喻”解释比喻的来龙去脉,“大道”阐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逻辑框架非常完整,读后很有获得感。注重“第二个结合”的运用。大量的比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像“定海神针”“治大国若烹小鲜”都是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书对“妙喻”的传统文化解读,与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注重人民群众生活经验的结合。像“牛栏关猫”“鞋子合不合脚”“钉钉子”“墩墩苗”等,从现实生活经验解释“比喻”,用“比喻”解释理论,通俗易懂。
这本书是第一辑,我们希望看到第二辑、第三辑,更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妙喻”的解读文章集结出版。同时,如果从“比喻”拓展到修辞,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更多修辞手法,可以不断挖掘。比如拟人、排比、借代、用典等,都可以扩充和完善,形成系统性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著作。
【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Copyright 2015-2023 亚洲外贸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